“十佳人民调解员”曹小刚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司法为民争做榜样

曹小刚,2012年参加工作,现在海港区司法局杜庄司法所从事人民调解和法治宣传等项工作,该同志扎根基层工作,一心一意服务为民,因公负伤两次,个人先后获得河北省“冀青之星”优秀青年工作者,“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该同志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扎实践行“枫桥经验”,积极利用人民调解的方式化解信访案件,成为辖区化解疑难信访案件的能手,并积极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服务于辖区重点工作,为辖区重点工作保驾护航。参加工作以来,共成功调处各类复杂疑难矛盾纠纷519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0余件,其中化解信访纠纷及隐患86件,防止民转刑案件110余件,化解15件长达十余年的市、区信访疑难案件,调处成功率98%,履行率98%,有效的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筑牢辖区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急群众之所急,临危不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面对突发激烈现场矛盾纠纷,该同志经常不顾自身安危,第一时间冲入矛盾纠纷现场,进行耐心调解,化解各种复杂冲突,阻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全力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2017年4月6 日,杜庄镇山前村崔志斌来司法所反映,其与同村韩云家因栽树遮阴产生纠纷,请求调解,该同志第一时间驱车赶往纠纷现场,发现崔志斌丈夫正与韩云叫骂,正准备斗殴,韩云两个儿子拎着菜刀,崔志斌丈夫拎着搞头,双方仅相聚不到一米,双方都在叫骂,要取对方性命,眼看就要发生恶性刑事案件,该同志不顾自身安危,第一时间站到双方当事人中间,大声呵斥对方,要双方把凶器放下,呵斥双方考虑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如果发生暴力冲突,将来他们的父母妻儿谁来管,要求双方相信调解员,一定为双方主持公道,该同志亲手夺下双方当事人手里的凶器,耐心进行劝和,最终双方矛盾纠纷化解,防止了一起民事案件转为恶性刑事案件。做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在矛盾冲突的第一线,该同志面对着这种危险场景早已是司空见惯,工作使命的要求,及调解工作的责任心,其必须把自身安危放到最后一位,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做为第一位。

二、开拓创新,服务群众,积极化解信访积案。

将人民调解工作引入信访积案的化解,发挥人民调解以法喻理、以理服人、真情化解,法理与情理并重的传统优势和“看家本领”,致力于打破信访不信法、合情不合法以及极端信访的难局、僵局和困局。

付某是海港区杜庄镇肖家岗村村民,10年前付某因门口不到一分的土地归属和同村村民王某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下,发生打架冲突,付某花去医药费三万余元,双方因此成了“仇人”,见面就发生冲突,当地派出所为此多次出警处理,对双方进行治安处罚,但是付某和王某都是村里有名的“倔脾气”,双方谁都不肯让步,镇政府相关部门对双方矛盾纠纷也进行过多次处理,但是双方始终不肯让步,矛盾纠纷一直不能化解。付某认为王某在欺负老实人,是故意欺负自己,同时付某的亲朋好友,也都声援付某,都打算要为付某主持公道,为付某出了这口气,打算以暴力手段解决,付某坚持“宁可坐十年牢,也要为自己争口气”,要的就是公平,豁出性命也要要回自己的一分土地,而同村人当事人王某也坚持认为此块土地本归属自己,绝对没有侵占付某的一分土地,别说是一分土地就是一厘土地都不让,王某认为如果把这块土地给了付某,自己在村里没有颜面生活下去,宁可不要性命了,也不能给付某一分土地,更头疼的是肖家岗村委会的土地台账对这块争议土地归属也没有明确标识,这样就更造成了“无头案”。该同志受理该案后,认为此件案件双方积怨已经很深,如再不能及时化解,甚至可能酿成较大的刑事案件和群体性案件,后果将不堪设想,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于是先后十五次深入该村对此件矛盾纠纷案件进行调查、核实和研究,耐心研究化解方案,实地测量细化到毫厘,多次找到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讲人情、套家常,讲法律,用心沟通,用“六尺巷的故事”打动双方当事人,经常和双方当事人谈心到深夜,通过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感动了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说没想到遇到这么认真干工作的好同志,不给别人面子,曹小刚的面子必须给,双方当事人同意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不再寻求信访方式和其它暴力方式解决,于是该同志认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开动脑袋,琢磨调解方案,及时与肖家岗村委会召开了调解推进会,通过三次开会专门研究调解方案,最后经该调解员耐心努力,付某、王某和肖家岗村委会三方终于达成了书面协议,双方言和,至此一场长达近十年的重点疑难矛盾纠纷在该调解员耐心细致入微的调解下得到化解。以上案件只是该同志七年来从事调解工作中一个典型案例,该同志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对群众的热情,和风细雨般做好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工作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创建平安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践行枫桥经验,倾心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的矛盾纠纷化解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在调解工作中,积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消化在基层,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杜庄村李某等五位农户于2014年将自己承包经营的12亩土地租给同村村民高某,约定2019年租赁协议到期,但是在土地租赁期间,高某又擅自将这块土地转租给邻村杨某,杨某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了生产经营活动,土地租赁协议到期之后,李大某等五位农户要求高某归还和清理土地,但是高某拒绝,说其已经将土地转租给邻村杨某,李大某等五位农户无奈只能找到杨某,但杨某却说土地是其从高某手里租过来的,其只能和高某交涉,三方因此发生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矛盾纠纷一直无法化解,李大某等五位农户为此多次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为此形成辖区疑难复杂案件,为了及早化解纠纷,维护农户合法权益,该同志先后五次约谈三方当事人,了解相关情况,登门进行说情说理说法教育,以法治思维和德治思维结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告知当事人违约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并积极用感情打动三方当事人,分析利弊,要求三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多考虑邻里感情,并单独多次劝导租赁户杨某要多考虑李大某等五位农户的辛苦,要其换位思考,并建议杨某适当提高土地租金,给与农户实惠,经过近一个月的调解,三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杨某同意将土地租金提高三分之一,五位农户同意杨某继续租用此块土地,杨某和高某共同筹措五位农户的租金,最后三方在该调解员主持下达成土地租用协议,并当场履行给付租金,握手言和。至此,一场疑难复杂纠纷在该同志的认真调解下得以化解。

做为一个调解员,该同志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提醒自己处于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工作,责任重大,自己处理的每一件案件都影响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维护,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上班八年来,该同志积极学习调解知识和法律法规,将自己的青春融入到调解工作中去,每天清晨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调解台帐,哪件案件约定今天去调解,哪件案件需要回访,哪件案件需要研究调解方案,白天积极下村入户走街劝巷进行调解,有时候调解一直到深夜零点,加班加点早已是常事,三更半夜接听村民调解诉求之后第一时间去调解,放弃了周末和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主动去村里调解纠纷,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第一位。八年的调解工作,该同志走遍了杜庄镇的山山水水,奔波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风里雨里做好调解工作,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做好老百姓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做好辖区社会稳定的守护者,把自己锻炼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