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力,女,39岁,200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山海关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中共山海关区纪委等单位,2013年12月任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司法局西关司法所所长、西关街道综治办主任,2020年5月,兼任西关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自担任司法所长以来,她专注司法行政工作,履职尽责;倾情人民调解,维护一方稳定。她团结带领所内同志,先后参与、指导调处矛盾纠纷87起,防止“民转刑”案件5起,群体性事件3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先后多次被评为省级司法所建设先进个人、市级模范人民调解员、“最美司法行政干警”,为一方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用真心打造幸福家庭
在工作中,王妍力同志始终坚持“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倾注真情构筑和谐”的信念,用尽职尽责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赤诚之心化解了一个个矛盾,调解了一起起纠纷,用丹心谱写了一首首和畅、和睦、和谐之曲,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2015年4月,在处理西关大街居民刘某与邓某的赡养纠纷中,她从道德、法律等方面对老人的子女进行了批评教育。她说:“尊敬、孝顺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子女应怀有感恩的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法律角度讲,法律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2019年3月,家住西河一区的王某情绪激动地找到司法所,想要咨询如何协议离婚。了解到这一情况,王妍力同志主动出击,一方面安抚王某情情绪,另一方面从交谈中掌握了王某要与李某离婚真实原因。得知:王、李两人结婚不久,在生活中时常因琐碎小事争吵,在来所里之前刚刚又大吵了一架,王某一气之下就想到要离婚。她先是岔开话题,没有急于解答王某的咨询,而是一点点引导王某回忆与李某相处的美好时光,劝解王某:“夫妻过日子磕磕碰碰总是在所难免的,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就要学会包容对方,遇到有争执的时候,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好多问题就能够想得通了,也就不会生气吵架了。婚姻是需要两个人一起经营,不能一气之下就把婚给离了,等气消了,冷静下来是会后悔的。”
就这样,她靠着主动介入、耐心细致、语重心长,凭着跑断腿和磨破嘴的韧劲,不怕苦和不怕累的意志,情与法相融合,用真心去调解纠纷,挽救了一个个将要破裂的家庭。
用真情化解邻里矛盾
邻里纠纷往往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不够,相互之间缺乏谅解礼让所产生的摩擦,如果处理不当或多或少会影响社会安定,甚至极有可能转化成为刑事案件。
2018年8月,随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推门进来了1老2少3人。“请问,您是王所长吗?我们是西河四区的居民,有事情想要请您帮忙啊……”“大姐,您先别急,有事儿咱慢慢说。”……
原来这3人是西河四区7号楼阎大爷的老伴和两个女儿。据阎大爷二女儿叙述,近几年,因西河四区无物业管理,小区内绿化带杂草丛生,所以部分小区居民将绿化带私自改成自家菜园,用于种植蔬菜,阎大爷也是这一部分居民之一,在自家楼后的绿地开出一块空地种菜。但由于阎大爷身体不好,恰逢开春时在医院住院,阎大爷开出的地就被居住在6号楼的池阿姨种上了。因为知道这地并非归个人所有,阎大爷也没有去找池阿姨争执,只是在池阿姨的地边上种了两颗银杏树苗,但池阿姨为防止有小动物跑进菜地搞破坏,把这两颗银杏树苗和自己种的菜用扫帚条围了起来,阎大爷岁数大、眼睛不好、腿脚不方便,围树的扫帚条给阎大爷浇树带来了极大地不便。阎大爷的两个女儿曾多次找到池阿姨协商都没能解决,而阎大爷的儿子甚至想要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带着所里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来到纠纷现场进行查看,并分别来到阎大爷、池阿姨家中了解情况。经过对阎大爷、池阿姨双方反复多次、细致耐心的劝导,最终池阿姨做出了让步,买来尼龙绳将扫帚条从头到尾缠绕起来,不露出一丝缝隙,这样既方便阎大爷给银杏树浇水不会碰伤眼睛,又能有效地防止小动物对菜园的破坏。
一场差点引发武力冲突的纠纷,就在她一声声“大爷”、“大姨”的称呼声中,在她一句句情、理、法交织的劝解语中,在她一次次所里、家中、现场的往返路上,用调解这种最高效、最“温柔”的方式和平解决了。
用真意推动源头治理
她还特别重视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受枫桥镇化解矛盾纠纷方式启发,坚持重点人员、重要问题、不稳定因素不间断滚动排查,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好“四化”,即“调解工作制度化、法律法规通俗化、调解程序规范化、回访制度经常化”,使调解工作有章可循、程序规范、有始有终,受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在她的带领下,司法所每年都下大力气抓好法制宣传教育,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治观念日益浓厚,朴实和谐的民风逐渐显现。在她的组织下,司法所每年至少举办2期法律知识培训班,对象包括街道干部、社区人员、辖区群众等,为增强各个群体法治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她还注重拓展法制宣传媒介,借助微信这一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建立了“西关法制微课堂”微信群,为街居干部搭建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制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将法律政策解读、关城政法动态、人民调解小案例、法律小常识等发送至西关街道全体63名干部职工手中,同时,还邀请顾问律师加入微信群,打造了一个法律学习互动平台、交流平台,激发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营造了法律知识随时学、随地学的良好氛围。
“每天都会有磕磕绊绊的事情发生,但是只要找到我们调解员,我们就要管,而且是尽全力去管、去解决。”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无私奉献自己,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维护一方平安,赢得了群众的信赖!